NEWS

新闻中心

深圳全力提速氢能产业,探路电氢同城

2024-05-13 14:35:28
317

氢能产业革命的马蹄声由远至近、由缓变疾,深圳开始积极拥抱。


5月10日,深圳市发改委官网发布《深圳市氢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5年)》(下称《行动计划》),将氢能产业纳入全市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进行重点培育,在创新载体和核心技术培育、产业空间和产业基金支持、市场场景应用示范打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深圳市氢能与燃料电池协会会长金晓辉分析,《行动计划》展现了深圳搞氢能与其它城市不同。氢能产业在深圳不仅自成战略体系,而且强势链接、耦合了深圳五大产业战略: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新型储能产业战略、低空经济产业战略、海洋经济产业战略、飞地经济战略。氢能与这五大产业战略的耦合,在《行动计划》中都有相应的政策扶持和运营场景的加持。


“从行业、产业看,众多深圳企业翘首祈盼已久,这一《行动计划》是春风,更是及时雨,对提振行业信心,增强企业活力,获得资本青睐,把握氢能机遇具有极大意义。”金晓辉称,深圳通过发展纯电动汽车,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新能汽车之都。《行动计划》的出台,预示着深圳千亿氢能产业提档加速,一流汽车城拥抱电氢协同。


计划:氢能被纳入深圳新兴产业集群重点培育


记者留意到,早在2022年7月,深圳市发改委就曾公开征求《深圳市氢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征求意见稿)》意见,并发布了结果反馈。经调整为上述《行动计划》在日前才对外发布实施。


《行动计划》提出发展目标,到2025年,氢能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电堆、膜电极、双极板、质子交换膜、碳纸、催化剂、制氢设备、储氢装置等关键零部件和装备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形成一批技术领先、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制储输加用市场机制、标准体系和管理机制更加健全,市场化示范推广一批燃料电池车辆,建设加氢站不超过5座,建设创新载体不少于15家,推动深圳市主导或参与制修订氢能领域国际国内标准不少于20项,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


《行动计划》包含4条重点任务及12条具体目标、4条具体保障措施。


首先,打造氢能产业核心技术策源地。开展氢能关键技术研发;布局建设氢能创新载体;加快氢能标准体系建设。其次,打造氢能产业先进制造集聚地。建设氢能产业园区;加快推动关键核心零部件产业化;培育引进优质氢能企业。再次,打造氢能多场景应用示范基地。推动氢能在重载及长途交通运输领域示范应用;积极开展氢能多元化示范应用。最后,打造氢能产业配套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加氢站布局建设;完善加氢站建设运营机制;逐步降低用氢成本;完善氢气综合输运网络建设。


4条具体保障措施包括建立氢能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加大氢能产业要素保障力度,加强氢能专业人才引育,健全氢能产业安全发展机制。


《行动计划》提出一系列重要举措,比如:围绕氢能制、储、输、用关键环节,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创新载体。对符合条件的燃料电池汽车,按照中央、省、市级奖励资金1:1:1比例给予推广应用补贴。位于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和城市主干道的加油(气)站,具备加氢设施建设条件的视同已纳入加氢站布局规划。推动符合条件的现有加油加气站改(扩)建制氢加氢装置,支持新布点加油站同步规划建设加氢设施。鼓励在氢能产业园、港口码头、物流园区等应用场景丰富的地区布局建设加氢站。氢能产业纳入全市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进行重点培育。充分发挥新型储能产业基金作用,加大对氢能重点企业和项目支持力度等等。


深圳市氢能与燃料电池协会秘书长张祎莹表示,《行动计划》的出台通过加强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全市氢能产业发展,支持氢能科技孵化、产业化创新、多场景应用,推进氢气供应网络搭建,加大产业要素保障,进一步加大氢能和燃料电池在深圳的试点示范和应用推广力度,再次明确深圳以氢能为主要抓手在新型储能、新兴产业等领域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培育新动能的重要地位。



基础:深圳已成氢能产业核心技术与产业策源地




从全球来看,氢能产业进入产业化快速发展的全新阶段。截至2023年12月,全球已有42个国家及地区发布了明确的氢能发展战略和规划。


而在国内,氢能政策确定性更强。我国已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并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氢能列为前沿新兴产业之首,且在4月将氢能正式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草案)》。在地方层面,今年一季度,“氢车免高速费”,“绿电制氢不需取得危化品安全生产许可”等地方氢能政策的落地,成为热点。


而在深圳,氢能产业更是蓄势待发。


据深圳市氢能与燃料电池协会数据,近几年来,深圳市氢能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产业链上下游集合了200多家氢能相关企业,涵盖制、储、运、加、用各个环节,在关键技术研发、氢能创新载体、氢能标准体系建设方面,都执大湾区之牛耳,深圳已成为氢能产业核心技术和产业的策源地。


从优势来看,首先,基础研究优势显著。有知名院士在多个细分领域领衔氢能重大技术攻关,聚焦氢能关键课题、“卡脖子”技术,影响深远,成果丰硕。


据统计,深圳氢能产业院士队伍壮大,业内统计至少有13名院士。比如陈清泉院士在全球知名研究成果“四网四流”理论中,提出氢能在耦合、优化各种能源方面起了关键的作用;谢和平院士团队曾于2022年在《Nature》正刊发表海水制氢原创性成果,破解了该领域近半个世纪的世界难题,并被评为2022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其次,产业基础占优,产业链企业完备领先。深圳现有200余家本地氢能产业链企业,包含央国企和民企,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3家,市专精特新企业近20家,专利申请量累计超过3000件。以深圳能源、中集集团、氢蓝时代等为代表的“链主”企业,带动深圳氢能产业链企业加速打造千亿规模的氢产业集群。


而且,多项技术和应用“首发”或领先。深圳氢能产业链企业在氢气制取、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系统、电堆、膜电极、材料、零部件、应用全链条,以及设备制造、检验测试、产学研用融合等领域不断深耕、创新、突破,实现多项国内外领先项目与成绩。


此外,氢能应用示范场景丰富。深圳作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是全国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聚基地,拥有港口、物流、园区、城际交通、民用便携式设备、储能、低空经济等广阔的市场资源,氢能应用示范场景丰富。依托低碳零排放、高效率的特点,深圳市率先在交通动力、发电侧能源、工业原料替代、新型应用等领域推动氢能的利用,其中以氢能示范港口、东部氢能走廊、氢能通勤大巴及海水制氢、生物制氢中试项目等为代表的示范应用,正助推深圳成为全球氢能自主创新和示范应用的高地。


建言:以“电氢协同”助推一流汽车城建设


目前,深圳氢能产业依然有不少不足、短板、痛点和挑战。


“氢能方面,深圳具有技术、人才、产业链的优势,但是到了应用运营端,相比佛山、广州,启动得相对晚,因为深圳现在走的是电动化路线。”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新能源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韦福雷表示。


深圳市氢能与燃料电池协会调研发现,深圳氢能产业面临氢气供应及基础设施不足、产业聚集不明显等短板。另外,由于氢能产业配套政策迟迟未发布,导致行业风口虽劲但资本观望者众,应用场景需求虽大但具体扶持政策匮乏,加氢站建设意愿虽强但政策最后一公里却无法打通。


这些问题导致深圳氢能产业的推进情况与深圳新能源汽车之都地位不相匹配。《行动计划》此次提出了一系列关键性举措,为未来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一定方向。此外,13名院士和企业、行业人士也曾准备了一份《关于加快建设深圳氢能社会先行示范区的报告》,提出一些重要建言建议。


首先,深圳应依托院士、专家背后的世界级基础研发资源和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背后一流科研人才团队,并发挥深圳氢能科创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构建具有全球科技竞争力的氢能产学研用高度协同的创新体系。


其次,构建“电氢协同,双轮驱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新格局。随着氢能科技的不断突破,未来应当参照深圳电动汽车的成功经验和当前国家对氢能产业的布局,选取一定比例的公交车进行试点,并在港口内外拖、船舶等领域扩大试点规模,支持氢能冷藏车、氢能泥头车、氢能通勤车的全面推广,通过示范推动深圳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形成“电氢协同,双轮驱动”的深圳新能源汽车发展新格局,乘势而上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


第三,建议完善政策、资金、空间等细则配套,打造先进氢能产业集群。围绕能源行业央国企,打造氢能新兴产业价值链;围绕氢能装备及解决方案的领军企业,打造氢能绿色发展服务链;围绕燃料电池核心龙头企业,打造氢燃料电池世界级产业链和氢能多元应用示范链。“三链”协同,推动深圳形成全球范围内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集群。


最后,建议多措并举,优化氢气供应。针对氢源痛点,以“两步走”战略解决深圳地区氢源问题,助力产业发展提速。近期做优存量,推动工业副产氢、天然气制氢等现有氢气资源充分利用,推进电解水制氢加氢一体站落地;中远期做大增量,向外推动粤东海上风电与海水制氢技术耦合,向内依托“电-氢”转换的氢储能模式,从深圳对口帮扶的新疆、青海、宁夏等可再生能源基地,通过绿氢醇运/氨运等方式实现“西氢东送”。





相关新闻